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理学院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立足基础课程“思政+”,构建党建育人新模式

发布者:嵇绍春    发表时间:2024-10-23    来源:数理学院     浏览次数:

日前,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精神,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赴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围绕小学生的兴趣点,以数学探秘之旅为主题,让小学生沉浸式体验了中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这是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多年来开展课程思政,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又一次有益探索。

图1.png

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在加强支部日常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系部教学面向全校学生的特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持续推进数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课程建设上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力的有效途径,实现了课程思政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全覆盖,在大学数学各门课程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获批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在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党建助推课程思政深入开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党支部建设为中心,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素养、优化课程内容、助力社会服务为特色的“一中心,四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以党支部建设引领课程思政改革

大学数学教学部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各位党员按照课程,明确分工,切实发挥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中心作用。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等系列主题党日、“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研讨交流、集体观影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等活动。既增强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又增强了支部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了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有效破解业务工作与支部建设“两张皮”、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同频共振,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坚强堡垒。

图2.png

党支部以“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数学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省级教改项目和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数学公共课特色课程群,集中优势力量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线性代数》课程结合思政要求,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将数学文化、绿色发展理念、人文精神与社会担当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引领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立足课堂,课程思政融入教师教学创新

教师是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第一责任人。推进“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离不开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支部学习中,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专家宣讲和分享心得体会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在教研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沙龙,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能力。

支部党员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注重实践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国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构建线上线下的全过程教育教学模式。这些也激发了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结合课程思政,融入中国数学文化,支部嵇绍春老师主讲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首届江苏省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中获二等奖,姜红燕、杨立波等老师在全国大学数学课程思政邀请赛中获得二、三等奖。

润物无声,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素养提升

大学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的重任。数学基础课程通过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科技成就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立足“一课一例”,每门课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协同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023年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一等奖51项,省二等奖97项,2024年又取得新突破,获得省一等奖64项,省二等奖110项,实现教学效果和思政效果的同向同行。

数学建模是本科生的一门数学应用课程,支部党员在指导过程中,提倡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202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赛二等奖。

升级体系,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内容优化

大学数学教学部承担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课的教学工作,深知教材内容在学生学习中有着重要影响。党支部结合支部活动,研讨教学方法,优选典型思政案例,改革大学数学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我校为第一主编单位,联合扬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出版了应用型高校新形态教材《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在教材的每章末设置“读一读”部分,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概念的起源,例如,讲解极限概念时,引用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让学生了解到极限以及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有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教材编写中将中国的科技发展、航空航天等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国家认同感,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融入社会服务

为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途径,推动数学学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学数学教学部组织党员结合课程思政进行社会服务,参与中小学生的思政教学活动。围绕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精心备课,准备适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并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在中小学开展数学的“科普+思政”教育,培养青少年数学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让他们感受数学奥秘。近期党支部组织教师在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进行的数学文化宣讲,在有趣的讲述和数学游戏中,小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数学之趣,挖掘数学之美。未来党支部将面向更多青少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思政”教育,鼓励教师党员和青年学生走进中小学课堂,实现思政教育、数学科普和学生实践锻炼的多重目标。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我校数学基础课程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效果。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知识传授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在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到未来发展,大学数学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嵇绍春教授表示,将继续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强化课程思政相关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社会服务,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