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推进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根据《淮阴工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申报工作,挖掘一批思政元素丰富、思政功能显著、专业特色突出的典型案例,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推广价值的示范课程。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课程范围:已开设的专业课程或学科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除外)。“2612品牌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须重点申报。
2.申报形式: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分别推荐2-5门课程思政改革的示范课程,学校将在各学院推荐的课程基础上,进一步遴选30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试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申报要求
1.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我校专职教师,独立完整承担1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水平高,学生评教好。
2.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事业心责任感强。应积极吸纳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参与项目研究,鼓励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合开发建设课程。
3.课程教学内容政治方向正确,价值引领突出,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把周恩来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主要体现在:(1)积极进取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2)刻苦好学精神: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3)甘当公仆精神: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4)团结协作精神:胸怀广阔,广交朋友,善于协调矛盾;(5)求真务实精神: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谨慎稳重;(6)勇于创新精神: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7)严于自律精神:严于律己,坚持自我改造,勇于自我批评,自觉地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8)无私奉献精神 :一心为公,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相忍为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追求卓越创新精神、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敬业乐群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切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灵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项目建设成果要求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一年后项目验收时须完成以下所列教学成果:
1.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应在本课程原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2.一套新课件、新教案。根据上述新教学大纲制作的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3.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提供2-3个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典型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至少开设一堂“特色示范课堂”,并提供时长为25-40分钟的随堂录制课程视频,教学视频能为其他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起示范作用;本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4.系统梳理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撰写“课程思政”实施总结报告(3000字以上)。
四、材料报送
1.课程负责人填写《淮阴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并将纸质版及电子版报所在学院。
2.各学院根据申报要求认真做好本单位申报课程的审核工作,组织初审并排序,审核通过后,于2020年6月5日前将《汇总表》(附件2,纸质版一式一份)及《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三份)统一交至教务处教研科办公室,电子版发陈潇娴老师邮箱(2323843590@qq.com)。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确定拟立项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文公布。
联系人:陈潇娴联系电话:83591097转3
附件:1. 淮阴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2. 淮阴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0年5月11日